福耀玻璃的曹德旺,真可以说是个狠角色。美国这边随手一加关税,他那边一句“不赚钱我就不卖”,直接把话撂这儿了。这种底气可不是谁都有的金富宝,背后到底是什么让他这么敢说?福耀在美国到底经历了啥,曹德旺又是怎么和那些关税、工会、种种麻烦“掰手腕”的?
【事件经过】
2015年,曹德旺做了个大动作,花了6000万美元,把美国俄亥俄州一座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盘了下来。别人都觉得美国人工贵、规矩多、工会还难缠,这地方谁碰谁头疼。可曹德旺就偏要试试。他不是那种喜欢跟风的老板,别人害怕的,他就喜欢硬着头皮上。
刚开始,福耀玻璃在美国开厂的这事儿,外界各种声音都有。有人说他疯,也有人看热闹等他摔跟头。毕竟,美国那边对中国企业可不怎么友好,尤其是汽车玻璃这种行业,税一加,利润立马缩水。
2017年以后,美国对中国制造的汽车玻璃关税一轮接一轮地加。那会儿,国内不少出口企业都慌了神,怕这波关税直接把生意砍掉一半。福耀也没能幸免,出口利润眼看着往下走。美国政府还搞突然检查,股票也跟着遭殃,一天掉了六个百分点。
可你要说曹德旺怕了,那真冤枉他了。他直接就说了:美国你加就加呗,不赚钱我就不卖,爱咋咋地。这话一出来,立马让不少同行都哑口无言。很多企业那会儿都是能苟就苟,能躲就躲,没人敢这么硬气。
曹德旺不是盲目冲动。他把美国的制造业情况看得很透。美国这边老厂子关了不少,产业链断成渣,关税再高,短时间里也没法让美国人自己把玻璃生产线拉起来。反倒是福耀在美国建厂,能避开关税,还能抢占本地市场。
说到工厂运营,曹德旺这人很接地气。美国的工会不好惹金富宝,动不动就罢工,要加工资,还得各种福利。他没跟人家硬碰硬,而是学着美国本地的规矩来,还专门引进了不少机器人。这样一来,效率跟上去了,人工成本也能压下去。纪录片《美国工厂》里就拍得挺真实,工会、劳资、文化冲突一大堆,曹德旺却一点没怂,愣是在美国站住了脚。
2018年,福耀美国子公司遇到风波,查账、质疑、股价跌。换了别人,估计先收缩业务保命。可曹德旺偏不,他反而往里砸钱,直接增资4亿美元,扩建生产线。为啥?他就是觉得,既然要做,就得把美国市场当主阵地,而不是赚一波快钱就跑。
时间线拉到2023年,福耀美国工厂的年产能已经排到全球第二。你说这成绩咋来的?就是曹德旺这股不服气的劲儿,遇事不躲,迎难而上。美国那边的工人、媒体、工会没少给他添堵,他愣是每次都硬着头皮顶过去。
再说回到2024年,福耀全球营收390多亿,净利润涨了三成多,还大手笔分红四十多亿。别的企业一遇到风吹草动就想着收缩业务,曹德旺反而加码投资。这种“走出去”的做法,跟那些专靠出口的企业完全不是一个路数。
曹德旺不仅仅是为了赚钱。他对企业的想法很“轴”,觉得钱只是暂时托管,迟早得回馈社会。他捐钱办福耀科技大学,主攻理工科,想解决卡脖子难题。别人有点钱就想着去搞房地产、金融,他偏不,非得投技术、投教育。
这一路走来也不是全都顺风顺水。美国那边的工会压力还在,文化摩擦一直有。2024年,福耀的全球负债也飙到了270多亿。账上应收账款七十多亿,钱流转得也紧张。还有“福耀系”跨界去搞动力电池,虽然新公司上了市,但毛利率低,客户还不够分散,风险不少。
但这些问题,曹德旺好像并不特别担心。在美国工厂的员工大会上,他曾经直接说,要在这儿干三十年。很多中国企业一遇到难事就撤,他非但不撤,还把美国工厂当成中国制造的门面。这种“站着挣钱”的劲儿,确实和一堆靠补贴、赚快钱的企业不一样。
他认准一点:全球化这条路没得回头金富宝,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也不是说换就能换的。他敢赌哪怕短期利润被压低,只要能拿下美国市场,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更大。
说到底,曹德旺这几年在美国折腾,也不是单纯为了多卖几块玻璃。美国那边怎么加税,他都能想办法活下去,不赚钱就不卖,活得也挺“拽”。别人都在喊难,他却一头扎进去,还把企业做得越来越大。
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,才是真正让人佩服的地方。
网友们看到曹德旺这操作,反应也是五花八门。有的直接夸他牛,说现在敢跟美国“叫板”的企业家不多见了。有人打趣儿:曹老板这架势,哪像做玻璃的,分明是个“硬汉子”。大家都说,遇到点事就退缩的太多了,像他这样“不赚钱不卖”的,确实少见。
还有人调侃,说曹老板是不是看透了美国套路。美国老喜欢加关税,搞本地调查,想吓唬中国企业。曹德旺一句话怼回去,不赚钱直接不干,这气势让网友看得直拍大腿。有人觉得,福耀敢在美国扎根,不光是胆子大,更是有自己的本事。毕竟,能在美国那种环境下存活还能做到全球第二,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。
有网友笑说,曹德旺这人看着老实,其实内心贼有想法。别人都想着怎么绕开麻烦,他反倒往难题上撞。美国工厂那点破事儿,啥工会、啥罢工,他全都见识过。网友说,换做自己,早就头大了,还能坚持三十年?曹老板这格局,得给他点个赞。
也有人开玩笑,说曹老板这脾气就像东北大爷,“不行就不干,咋地!”还有人拿自己老板做对比,说要是自家领导有这魄力,早就不怕被客户压价了。有网友甚至调侃:曹德旺的“轴”,其实就是那种“老头倔强”,但是这股劲头,才让福耀活成了行业标杆。
也有网友比较现实,说曹德旺这样“硬气”,也得有资本撑着。普通小企业哪敢说不赚钱不卖,没点家底,早都被淘汰了。还有人觉得,福耀能把美国工厂做起来,除了老板胆子大,背后团队也够给力。美国那地方,啥都贵,啥都难搞,能撑下去,团队肯定没少操心。
有的网友提到,纪录片《美国工厂》拍得挺真实,工人和老板闹矛盾,文化差异大,看的时候还替福耀捏把汗。有人说,曹德旺能把美国那帮工人带明白了,绝对是有自己的一套。网友们聊着聊着,话题还扯到中国制造业,说现在外面环境难,企业能活下来都不容易,像福耀这样逆风加码,堪称一股清流。
还有人吐槽,说曹德旺那句“财富是代持的”,听着有点玄乎。但看到他捐钱办大学,搞技术创新,大家又觉得,这老板心里确实有点格局。网友说,别人有钱都买豪车豪宅,曹老板往教育砸钱,这种人少见。
有网友直接说,做企业就得“站着挣钱”,别老想着补贴和捷径。福耀能把美国市场当自家后院,靠的就是这股不服输的劲。有人甚至喊话:希望国内多点曹德旺,少点投机倒把的。还有网友调皮地说,要是曹老板真在美国干三十年,到时候再拍个续集,估计比现在更精彩。
说到底,网友们对曹德旺的评价,大多是佩服和羡慕。有人说,看他这样,才知道什么叫“企业家”。他不只是会赚钱,还能顶住压力,带着公司一步一步往前走。大家都觉得,这种老板,才是真正能带领企业穿越周期的那种人。
也有人提醒,市场环境变幻快,曹德旺的方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学。福耀背后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国际视野,普通企业还是得量力而行。但不管怎么说,福耀和曹德旺的这股“倔劲”,让不少网友直呼过瘾。
各位看官你怎么看的?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金富宝。
哈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